漾濞彝族刺绣:针线传绝技 非遗展魅力
李洁挑花刺绣。漾濞彝族遗展
漾濞彝族自治县彝族刺绣是刺绣传绝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近年来,针线雁断鱼沉网以张启诚、技非李洁为代表的魅力新一代传承人不断探索创新,为漾濞彝族刺绣的漾濞彝族遗展传承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漾濞县鸡街乡“00后”绣郎张启诚努力传承和创新彝族刺绣,刺绣传绝将其推向更广阔的针线市场。“童年时,技非奶奶每次刺绣都会给我讲解图案背后的魅力故事,比如太阳纹象征光明等。漾濞彝族遗展奶奶还教会我彝绣的刺绣传绝基本针法,10岁时我就能独立完成一件简单作品。针线雁断鱼沉网”张启诚说,技非作为漾濞县彝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魅力他注册成立了云南一剪一绣非物质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带动180余位绣娘增收。“我们通过‘一剪一绣’销售,增加绣娘的收入。现在,我们绣娘的平均收入为800元到2000元一个月。”
在张启诚的带领下,公司的彝绣产品远销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欢迎。张启诚说:“我们要让彝绣产品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让更多的绣娘通过这项传统技艺增加收入。”
在漾濞县富恒乡“90后”绣娘李洁的“彝见钟情工作室”里,挂满了她自主设计的彝族、苗族等民族服装。自幼生长在彝族村落的李洁,对刺绣有着浓厚的兴趣。在长辈们的悉心教导下,她14岁便能独立完成鞋、包等刺绣作品。
李洁不仅精通刺绣技艺,还热衷于民族服装的设计与制作。“在制作民族服装时,我特别注重颜色搭配和款式设计。”李洁介绍,“我会根据客户需求制作私人定制的服饰,既保留传统民族服装的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
新一代彝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不仅继承了老一辈的技艺和文化,还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他们的作品既保留了彝族刺绣的传统特色,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和时尚理念,使彝族刺绣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彝族刺绣,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李洁说。
近年来,漾濞县高度重视彝族刺绣保护工作,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活动,通过举办手工技能培训等方式,为彝绣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让这项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绚丽光彩。(本报记者秦蒙琳)
[ 责编:张诗奇 ]本文地址:http://linfen.jn5208.com/html/827a05599117.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